新闻
学院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马海涛教授等在中文A类期刊《37000c威尼斯学报》上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9-01 浏览次数:


由37000c威尼斯马海涛教授、任强教授、邵磊副教授和博士研究生王天祺合作撰写的论文《我国区县级政府财政收支的典型事实分析》发表于中文A类期刊《37000c威尼斯学报》2024年第8期。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一、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财税政策和制度出现很多新的变化。财政管理要想为缓解经济、社会压力与财政压力提供良策,首先要对我国近年地方财政运行的基本面有所了解。区县级政府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活力来源,因此摸清区县级政府财政收支的基本状况的非常重要。笔者组织团队手动搜集近年来全国区县级政府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主要项目收支数据。

基于搜集数据建立的数据库,对我国区县级政府财政收支的基本面进行了初步的盘点和描述工作,并且着重解答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区县级财政及税收收入结构如何?对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大不大?债务收支压力大不大?土地相关收入情况如何?财政运行的地区差异如何?笔者希望本研究涉及的工作和结论能对认识近年来区县级财政有所帮助,并可以将整理后的区县级数据作为后续因果分析的基础。


二、

数据搜集对象、过程

及样本基本情况


笔者基于手动搜集全国区县的预决算公开数据,构建了2018与2019年区县级政府的财政收支数据库。所谓“区县级政府”,包含市辖区、县、县级市和旗。财政数据形成过程中,经过从预算、到预算执行,再到决算的程序。有的区县将财政数据编入本级或上一级财政年鉴。本文所使用的数据绝大多数是决算数据,个别区县数据来源于预算执行数据。本研究主要针对第一本预算,即“一般公共预算”。其中,收入端具体到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类”和“款”两个级次的数据,支出端具体到“类”级次的数据。另外,为了聚焦“土地财政”情况,团队还搜集了“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相关数据。在反映平均情况时,使用中位数来进行。


三、

我国区县级政府财政收支

的典型事实分析


除直接对各具体税种分析外,对各税种按性质归类非常必要。本文采用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财政统计中的税收分类办法(https://stats.oecd.org/)。


undefined


研究发现:(1)区县级政府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值的全国中位数不到20%;(2)来自上级(各级)政府的转移性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比中位数约为80%;(3)货物和劳务税类收入占区县级政府税收收入比重的中位数约60%;(4)土地三项(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三个与土地相关的子项)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值的全国中位数约为10%。总体而言,区县级政府税收收入特别是财产类课税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仍然不够,对转移支付和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仍然过高。


四、

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


文章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通过手动搜集全国区县级政府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主要项目收支数据,建立了区县级政府财政收支的数据库。既为盘点和描述我国基层财政的运行情况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后续进行因果分析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通过了解近年来区县级财政的运行情况,引发了有关政府间财政关系特殊性和阶段性的理论思考。例如,如何设计有利于基层政府收入稳定的财产类税收;如何平衡转移支付与自有收入的关系,发挥基层财政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率;如何升级、转型土地出让制度,实现基层财政的健康运行。

第三,研究结论可能具有以下启示:长期看,考虑增加区县级政府财产类课税如房地产税收入占比,增加财政收入的稳定性;房地产税本身的税制设计中,需要结合本国国情更多考虑有利于收入稳定的元素;应进一步减少对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提高自有收入占比,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应减少对土地出让的依赖程度,逐步调整区县财政的运行模式,服务于现代财政制度的构建。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教师科研潜力的挖掘和科研能力的提升,通过求实大讲坛、财税资评工作坊、财税资评论坛、双边论坛等平台,不断增进与国内外资深专家学者的交流,全方位提升威尼斯教师的科研水平,在学术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学院将继续保持原有的学科特色和优势,推动“双一流”学科建设,持续扩大学院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



撰稿:王硕任强

初审:李小荣

审核:陈士平